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刚刷到热搜,国羽男单那个所谓“天才小将”竟然在比赛里被省队的一个普通选手直接搞定了?我说真心的,整个场面让我一秒钟掉进了瓜的坑里。有那么点荒唐,又有那么点无奈。你说他平时不是说天赋爆棚嘛,比赛就像开挂似的,一路碾压,但今天怎么就突然卡壳了?难不成压力大到背锅的节奏?我心里就想,这不就是中国体育圈一贯的套路吗?天才少年一出生就被捧到天上,结果一遇到真正的对手或者一点风吹草动,就变了个样。
我昨天还猛夸人家的觉得他是咱们国家男单的希望,不就是十六强的名额嘛,结果连十六强都没能站上,成绩令人遗憾。很多球迷都在惋惜,纷纷回忆起孙超那个赛场上的翩翩身影。当年那个比赛,孙超能打出场均45分钟,拼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的精神,每一拍似乎都在诉说:“我一定要赢。”你换个角度想,那时候的孙超多是真实的武士气概,邓超说过的“拼到极致,赢得尊重”,如今的这些新人,看得我就是一阵一阵的心疼。
而这个爆冷事件发生得实在有点含糊。比赛局面还算胶着,比分一度很接近,可惜关键时刻少了点心智,动作简单得像在“练习”。你说他平时训练不是也挺拼的吗?但比赛场上就是那种“紧张”的感觉,把他原本的“天赋”变成了“紧张症”。是不是前期太悬,压得人喘不过气,导致大脑一片空白?我看那个省队的选手倒像个“幸运儿”,也像个“赶上了风口的猪”。比赛结束后,现场一片哗然,评论里满是“可惜”“遗憾”,但谁能真正理解那种心碎的滋味?
这变成了“天才少年”的奇怪标签价值:喷一喷“天赋爆棚”,骂一骂“心理抗压不足”。但我看得更多的是,一次次“爆冷”的背后,藏着无数潜规则和无奈:是不是我们看热闹看太多,忘记了这些运动员其实也有人性?他们也会紧张、也会迷失,尤其是当成绩那么高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。赛场上每个人都拼尽全力,但有时候那个“全力”还不够,反而成了“天赋”的反面。
你还记得孙超那个晚上在微博发的那段话:没关系,没状态也要坚持。那时候我就在想,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运动员精神,是在压力中坚持、在失利中不认输。现如今呢?看着一波一波“神童”爆炸一样原地原形,我就觉得,谁说天才一定能成?天赋可以,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心态、你的底蕴。
但话又说回来,别说这些年轻人每次都得卷出个“天才”标签,压得都喘不过气。以往我们还会幻想未来积少成多,慢慢习惯他们的成长轨迹,现在倒是像在看一场“见证崩塌”的戏。有时候真觉得,这样的操作,粉丝们还能买账吗?明星、运动员就得每天迎接这种“天才”标签的洗礼么?他们到底是被期待推上去的“未来之星”,还是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“废柴后备”?
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?估计没人会真正为他们买单。比赛结束,压力散去,那些评论和热议就像烟尘一样散了。只是等到下一次“天才”又爆发,谁还能心存期待?我说了句实话,这样的“天才”太脆,太脆弱。可能下一场又会有人“天赋爆棚”地瞬间崩塌。留给我们的,只有看戏的心情。可是时间久了,都麻木了,连续的“爆冷”变成一次次的常态。这种操作,粉丝真不翻车?还是全都习惯了只能抱着遗憾看热闹的心态?其实心里谁还不是在想,下一次还能不能遇到真正有坚持的孙超?还是最终还是会被带节奏变成“天才炒作”?
真是气,真是笑。
配资网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