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消息称,当地时间7月8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内阁会议时宣布,美国计划对所有进口铜加征50%的新关税,但并未透露关税的具体生效时间。
会后,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,商务部已完成铜进口调查,新关税或将在7月底或8月1日实施。
此外,特朗普还表示,政府正考虑对药品、半导体等特定行业征收高达200%的关税,不过这一举措短期内不会实施,以便给企业时间调整。
消息一出,COMEX铜期货大幅上涨,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0%。
事实上,铜价一直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。几个月来,交易员和基金经理普遍预期美国或对铜征收10%-25%的关税,但特朗普直接提出50%,远超市场预期,引发铜价暴涨。
市场反应强烈的原因在于,未来成本预期的突然变化让现有铜资源价值激增,促使交易员抢购现货和期货,推高价格。而最早布局的资本无疑成为最大赢家。早在市场传出可能加税的风声时,部分贸易商已开始大量囤积铜,提前抢占先机。
特朗普并未明确实施时间和豁免细节,刻意制造不确定性,以便根据市场反应和各方压力灵活调整政策。这种模糊性让他拥有巨大的谈判和操作空间。
这一策略表面上是推动制造业回流,但更多的是通过制造成本恐慌,迫使企业迁移至美国或盟友国家,或寻求政策豁免,从而在全球供应链中重塑美国的主导地位。
美国铜进口主要来自智利、加拿大和墨西哥,特朗普通过高关税手段,意在促使产业围绕美国和友好国家重组。此外,关税威胁也成为特朗普在对外谈判中的筹码,无论是争取外贸让步还是获取国内投资承诺,都能发挥作用。
这一做法虽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、消费者买单,但特朗普更看重的是借此增强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权。
对中国而言,铜关税虽直接影响有限,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,中国制造业仍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。特别是中国对进口废铜依赖较高,而美国是中国废铜的重要来源国之一。
如果废铜进口受限,中国需加快海外资源布局,提升自主供应能力,并利用新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然而短期内替代难度较大,可能推高全球铜价,进而增加中国企业成本。
特朗普此举也被视为对中国制造业和供应链的压力测试,试探中国在应对成本激增、资源约束和全球供应链调整中的韧性与反应模式。
此外,特朗普还威胁对药品和半导体加征高关税,虽然暂未实施,但已对相关产业链产生心理冲击,促使企业评估风险、调整布局,甚至加速"去中国化"进程。
总结来看,特朗普的铜关税加上对关键产业的潜在打击,意在试探中国经济和产业链的承压能力,收集反应情报,为未来博弈积累筹码。这不仅是一场贸易政策游戏,更是一场围绕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战略较量。
配资网前十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